世界镇痛日:这些“痛”千万别再忍了
2021年10月11日是第17个“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
疼痛到底是咋回事? 疼痛,其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因人而异,有人被针扎也会痛得尖叫,有人在战场上看到有血流出,才发现自己中弹。
疼痛的感觉其实是通过神经末梢上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当这个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通过脊髓将信号传输到大脑,人就会产生痛感。
与此对应,人体中还有一个抗痛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会通过神经发出抑制疼痛的信号,体液中还会分泌出内啡肽、强啡肽等物质。这些物质的作用类似于吗啡,会帮助人体缓解疼痛的感觉。
给疼痛分个级 疼痛不像体温,用温度计就能量出来。在临床上,都是以病人主观描述为主,医生根据病人的描述进行客观判断。除了常规评估原则之外,还有量化评估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划分为5种程度:分别是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严重疼痛。 网友们还将疼痛形象地划分为11个等级: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各类疼痛的忍耐力是不同的,因此对疼痛程度的感受也不同,所以这个等级划分只作为参考。
疼痛的危害 一项慢性疼痛患病现状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中慢性疼痛所占比例92.8%,而在医院门诊患者中,比例高达98.20%。60.40%社区居民和58.07%就诊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年。与如此高的患病率相比,真正找对“就医门路”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确实,在一部分国人的观念里,疼痛不算是什么病,发生疼痛时也多想着自己忍忍,会好的,或是认为看医生也没有什么用。还有的辗转多个科室,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法,却都没有很好效果。
慢性疼痛不要忍,应及时去疼痛科就诊。疼痛是一种警戒信号,表示机体已经发生组织损伤或预示即将遭受损伤,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如果疼痛长期持续不止,便失去了警戒信号的意义,反而对机体构成一种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饮食和睡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部分慢性疼痛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正规的治疗而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产生自杀行为。
因此疼痛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特别是部分晚期疼痛患者常得不到充分的止痛治疗而“痛不欲生”。
如何向医生描述你的“疼” 疼多久了 你要向医生描述,最早是什么时候感到疼痛的;这次疼痛持续了多久;以前每次疼痛发作持续多长时间。
怎么个疼法 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描述,比如:刺痛,像针扎一样的疼痛;灼痛:像火烧一样的疼痛;胀痛:身体某个部位由内向外撑的疼痛;撕裂痛:身体某个部位像被撕开的疼痛。
疼痛的时间和规律 可以向医生描述: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间歇性疼痛;是白天疼还是晚上疼。
影响疼的因素 按压疼痛部位、疼痛会加重还是缓解;休息后疼痛有没有减轻。
哪些疾病可以看疼痛科? 用一张图表明,身体各处的疼痛,只要影响了生活质量,您都可以到疼痛科就诊。
专家介绍 王跃斌 疼痛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疼痛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委员 四川省疼痛医师协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年委员
擅长复杂顽固性疼痛、偏头痛及颈源性头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术后疼痛,分娩镇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痛及慢性疼痛等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六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