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健康的饮食习惯您知多少?
春节就要到了,每逢过年就离不开各种“团年饭”,暴饮暴食、过度饮酒,你有没有明明知道这些行为不健康可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你可知道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胰腺炎、心脏病……都有可能被引发
重点来啦,春节期间应该如何健康饮食呢?
少油少盐 宜清淡
在春节假期间,由于“过分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加上人们又常喜欢睡“懒觉”,与平时上班时相比,身体的活动量减少,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
因此,应特别注意调整饮食,尽量多吃一些比平时更清淡的食物,以减少脂肪的堆积,为身体减少不必要的负荷。
适量饮食 切勿暴饮暴食
聚餐家宴常常丰盛至极,丰盛的菜肴和节日氛围往往使人食欲旺盛,易暴饮暴食。而消化系统形成了与饮食行为相适应的规律,吃东西时,胃、小肠、胆囊和胰腺分泌出各种消化液,使食物中的营养素易被人体吸收。
如果突然吃得太饱,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来进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胀得很大,肠胃蠕动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消化机能,情况严重的话,可导致急性胰腺炎、肠胃炎,或肠胃溃疡等的发生。因此,在过节期间更要注意不要吃的过快和过饱,要细嚼慢咽,自我节制,适量饮食。
此外,注意食品卫生。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内外环境整洁、餐饮具洁净、量化分级级别高的餐饮单位就餐。
多吃蔬果 肉以鱼主
聚餐时,大鱼大肉是餐桌的主打菜。但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会给健康带来损害。猪肉中所含脂肪比例较高,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较高。聚餐以新鲜蔬果为主更有利于健康,油菜、芹菜、苋菜、木耳菜、盖菜、茴香和胡萝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新鲜蔬菜水果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还含丰富的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肠胃正常蠕动,预防便秘,而且能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增进身体健康 ,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一来防止高脂饮食;二来素菜中的植物纤维有助于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相比其他肉类,鱼肉是不错的选择,它所含的蛋白质相对于其他的肉类来说,其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鱼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鱼肉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少吃油炸 蒸菜为佳
烹饪方法有讲究,蒸菜是个不错的健康选择。比起炒、炸、红烧等烹饪方法,蒸菜所含的油脂要少得多。红烧的菜品虽然口味甜美,但是含盐量、含糖量相对高,长期和经常食用不利于健康。
哪些药物不宜与酒同服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N-乙酰苯亚胺醌,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
而过量饮酒时,则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谷胱甘肽,使得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体内先转化成乙醛,继而在酶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头孢类消炎药会抑制乙醛继续转化排出,可导致面红、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视觉模糊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症状。用药者饮酒后5至10分钟即可发病,反应持续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服用利血平、心痛定等降血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中枢抑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如果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 心跳的作用。
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两者合一可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如果患者刚服完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已降到标准值,这时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势必会引起低血糖。
尤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和醉酒反应很像,以致即使发生了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患者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解热镇痛药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如果服用该类药物时大量饮酒,可使胃肠道黏膜受到药物和乙醇的双重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抗过敏药主要就是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如强太敏)、氯苯那敏(如扑尔敏)等第一代药物与酒同服 ,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也应忌酒,否则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痢特灵(呋喃唑酮片)主要用于一部分肠胃不好的人,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等。它不仅有抗菌作用,还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服用后在肠道内会生成羟乙胺的代谢产物,使机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增强,即便只饮少量的酒,也容易导致醉酒。
因此,服用痢特灵药片时禁止喝酒,如已停药也应在停药半月后才能饮酒,否则仍可出现醉酒症状。
怎么做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1.切忌空腹喝酒
酒精在空腹时会加速被肠胃吸收,引发肝功能的解毒障碍,而且还容易使人出现脸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嗜睡、昏迷等引起酒精性低血糖等症状。喝酒前先吃几片面包,或者喝一杯热牛奶或豆浆等,不仅能保护胃黏膜,还不容易醉。
2.不要喝太快
“感情深,一口焖?” 大错特错! 喝酒万万不能逞英雄,喝得太快太猛,会让血中的酒精浓度迅速上升,身体来不及把酒精都分解掉,就很容易醉。喝酒的时候多跟朋友聊几句,能喝得慢一点少一点,这样可减缓酒精吸收速度。
3.各种饮料和酒别混着喝
将汽水、苏打水和酒一起饮用混合的喝法很容易醉人,一方面是因为碳酸饮料在胃里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促进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另一方面,各种酒混杂容易引起变化,可能会引发成倍的伤害。
4.别依赖喝茶和咖啡解酒
很多人在喝多了之后依赖浓茶和咖啡等解酒,但这类物质实际并没有解酒作用。酒首先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发生胃出血。而浓茶和咖啡对胃黏膜也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诱发胃酸分泌,所以喝浓茶、咖啡对酒后损伤胃黏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酒精能使血液流动加快,血管扩张,而且对心脏有很大的兴奋作用,使心跳加速。茶中的茶碱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双管齐下,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因此酒后不宜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