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交流促融合,凝心聚力共进步
科研交流促融合,凝心聚力共进步
3月29日晚19点整,月明星稀……
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临床工作后,我院心血管内科科研团队同CT/磁共振学科团队进行了一次科研项目研讨会。此次学科间科研交流是由心内科刘丽主任提出,与CT/磁共振室邱丽华主任共同组织发起。会议的提出是在响应国家卫健委“加强理论创新与科技成果产出”的背景下展开,旨在加强学科间科研协作,加强自身及平台发展,加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更多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参与会议的有心内科林文果主任医师、李奎副主任医师等科研骨干力量,以及心内科引进硕士及CT/磁共振室研究生们。
会中,影像学研究生陆宽医师首先分享了其在研课题“磁共振血管显像在脂质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据了解,此项目的立意在于以磁共振无创检查手段为基础,利用智能化分析软件对颈部动脉血管斑块进行精细分析;其重点在于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同时,对斑块成分、斑块稳定性等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对调脂治疗效果进行精准的判断。此技术亮点在于弥补了目前颈部彩超及CTA不能对斑块内成分进行分析,不能精准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短板。随后,心内科刘宇医师分享了其在研期间项目“不同调脂策略对冠脉支架术后冠脉斑块影响”,此课题以冠脉支架为定位病变血管的基准,以IVUS为疗效评估手段,同时对比两种不同的调脂策略治疗后的斑块负荷变化。其亮点在于充分利于冠脉支架解除血管狭窄的同时准确定位病变位置的作用,做到了同质化的前后对照,IVUS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评估准确性。
课题分享完毕后,林文果主任医师及李奎副主任医师给予了上述课题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随后,参与成员对课题的创新性,实用性,局限性,可行性以及后续课题衍生的可能性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邱丽华主任提出MRI能精准判断心脏解剖位置、组织学特性、心内及血管内血流、心腔的收缩与充盈、心肌节段性收缩特性及组织灌注情况,可提供心血管系统四维成像,结合临床,可充分体现磁共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领先优势。刘丽主任提出临床医生需与影像等学科加强交流,充分利用CMR、IVUS等高新技术实现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以“精准”为创新驱动核心,紧密整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科学研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跨领域创新联盟,带动整个健康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一次小型的科研交流虽然准备仓促,环境简陋,但丝毫没有影响双方团队人员的参与热情,这次讨论,拓展了双方人员思维,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了解了各自课题的在自己领域的优势与短板,也增进了双方人员的友谊与凝聚力,大家更加明白团结协作出成果的道理。正所谓有“存异”,更“求同”,相信这次的科研交流会让双方人员在今后的探索中明确思路、乘势而上、形成合力,更好的推动我院科研工作与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