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血管外科发展方向—血管腔内治疗时代
微创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是在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同时,也走上了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动脉静脉瘘以及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内脏动脉和髂股动脉瘤等多种扩张性及狭窄性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血管疾病的腔内修复术代表着当代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是血管外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手术介入 各显神通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近年来各种血管疾病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治疗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手术治疗发展数十年来已为无数病人解除了血管疾患,功不可没。近年来血管外科技术发展极为迅猛,针对血管疾患的治疗各种微创技术层出不穷,如采用激光、射频等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血管腔内的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损伤、动脉瘤可采用覆膜支架植入的微创治疗,以及各种栓塞术、封堵术等等;各种微创治疗设备也不断涌现。目前各种减创技术已经扩展到各种血管疾病的诊治,包括各种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各种动脉狭窄,如颈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足、脉管炎等。这些微创技术可以单独用于各种血管病的治疗,也可以与传统手术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减少创伤、增强疗效等,同时有利于减轻痛苦、快速康复等效果。因此目前血管外科已经由多年传统的单一开刀,发展为微创介入和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双腿走路”,简化了手术、增加了安全性、促进了快速康复,深受患者欢迎。
优势互补 解除病痛
近年来,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技术总体上正从巨创向微创方向发展,即从传统的外科手术向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转变。但不管是血管腔内微创技术还是传统外科手术,并非能很好地解决所有的血管疾病问题。如复杂的血管疾病,既要尽可能降低风险又要提高治疗效果,就要充分发挥传统手术和血管腔内这两类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二者结合的“杂交技术”显然是最合理的选择。如对老年人常见的下肢发凉疼痛、走路腿酸脚痛、甚至足趾发黑溃烂等症状,往往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脉管炎、糖尿病足、血栓病等所引起,严重可导致截肢,是目前和平时期引起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病因,采用各种保守治疗效果常不满意。近年来,该科采用微创技术,通过球囊和支架植入术打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肢体血供,达到改善症状,免除截肢或尽可能少截肢,恢复肢体正常功能。但是对于长段的、多段的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单用微创介入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因此可以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综合使用介入扩张血管、支架植入、人工血管搭桥等方法,使这两种技术互为补充,避免患者经受多次手术之苦,在尽可能减少创伤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青筋暴露 微创解除
大家比较熟悉的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很高,早期阶段可见下肢皮肤“青筋暴露”,蜿蜒迂曲,不仅影响美观,还伴有下肢酸胀、乏力等不适。后期可以出现皮肤发黑、皮疹、硬皮、溃烂,经久不愈。我科采用各种微创技术如点状切口、激光治疗等技术治疗该病,避免了传统的“抽筋剥皮”,仅靠“扎针”就可消除曲张静脉,治愈顽固的肢体溃疡,一般术后3、4天即可出院,具有疗效好、愈合迅速、外表美观的特点。
排除炸弹 疗效显著
体内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以及其他部位的各种动脉瘤,是隐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患病后如同怀揣“炸弹”,不知何时爆裂而导致“壮烈牺牲”,该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近年来,采用先进的微创技术可使大部分患者轻松隔绝动脉瘤,对于某些较复杂的患者也可通过外科手术结合微创技术,消除动脉瘤,避免破裂风险。这类技术简单微创、疗效显著,使传统的剧创手术变为安全简便的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