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身同治,实现全面健康 ——宜宾二院开展第六期内科系统科间交流会
——宜宾二院开展第六期内科系统科间交流会
为切实践行党和国家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全面健康的战略和号召,提高临床医师的整体医学意识和医学服务理念,2021年2月25日,医院在仁德会堂成功举办了第六期大内科科间交流会暨2021年第二期内科系统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会。本次会议由医务部及大内科牵头组织,心理卫生科主办,内科系统科主任、医疗组长、主治医师百余人参会。
任何躯体症状的产生都不是纯生物源性的,而总是与其认知、情感、个性等心理元素相关。为让各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状态做出整体性判断,而不是依靠单一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本次学术活动围绕“心身医学视角下的躯体症状”的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
王利主治医师进行《心身医学视角下的躯体症状解读》培训,从心身医学的角度对临床躯体症状做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从常规的临床思维模式看待症状总有相应的病理基础,转变为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及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临床躯体症状,从而优化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杨作斌主治医师作《躯体症状障碍》的主题培训,通过对一例疑难病例救治过程的分析讨论,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基础,现代医学模式下应多学科合作,心身并重,共病(躯体/精神)治疗。
郑喆主治医师作《焦虑的识别和处理》的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焦虑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让大家认识到焦虑是一种情绪,正常人也可以体验到。焦虑障碍是一组以焦虑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诊断需要排除躯体疾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其他治疗。
心理卫生科主任向汉周在交流环节给各科室临床医师答疑,并作会议总结。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思维中,躯体症状总是有相应的病理基础,因此躯体症状就是各种躯体病理改变的线索,并指引临床医生启动诊断及治疗的流程。在具体临床中,往往有这样一些病人,有大量的躯体症状主诉,但是经过针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其检查结果却无明显异常或仅有微小的异常,往往"诉不对症"。在传统医学模式中,这要么导致了疑难杂症的产生,要么对病人来一句"你没病"草草了事,导致临床诊疗进入到一个困境中,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逐步认识到疾病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心理也会发生改变,共同作用于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后的一种整体表现。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关注人得的“病”,更要关注生病的是“人”。
本次培训聚焦临床各科室涉及的心理生理问题、共病问题、学科交叉问题、医患沟通及医患关系问题,为我院各临床专科中涉及的心理医学工作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旨在提升临床医生的心身医学服务理念、医患沟通技能、临床学术水平,最大程度造福患者,做到心身同治,实现全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