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父亲生命的最后十七个月
我父亲周天泉于2009年3月17日上午8点45分去逝了。父亲生前系四川省宜宾市益康牛奶场退休职工,享年71岁。
一、父亲初发病。
2007年10月上旬的一天,父亲和往常一样去爬翠屏山,刚上石阶梯,右大腿突发暴痛难忍,庚即返身回家,并前往四川省宜宾市骨科院检查治疗,经医生认真检查后判定为风湿性关节炎,开了药(膏)上了药回到家中养病。父亲在家中,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贴膏两周,仍不见好转,反而恶痛加剧。无奈之下抱着希望到四川省宜宾市一医院,经一医院骨科医生诊断为肌肉拉伤,开了止痛药回家;又隔了两周,父亲的腿部恶痛仍不止,我才亲自带父亲到四川省宜宾市二医院骨科门诊检查。经二医院杨治国医师诊查后,初步判定为右股骨舯瘤(癌症),并入住骨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在二医院骨科江伟主任和刘兵医师的认真诊疗后,判定我父亲为右肺肿瘤、肝血管瘤、右股骨肿瘤和肾上腺病灶新生物待查;建议转到二医院肿瘤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做得到!
经二医院骨科江伟主任与肿瘤科贾玉铭主任联系后,我于2007年11月9日上午到肿瘤科与贾主任交换父亲病情。见到贾主任伊始,贾主任就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说,“你如果想治愈你父亲的病,我们不行,请另找高明;不过,如过你想提高你父亲的生活质量,减轻他的痛苦,延长他的生命,这个我们做的到;如果你相信我们,就将你父亲交给我们,我们一定尽力而为。”
贾主任的直率、耿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我父亲经初步判定为是右股骨肿瘤后,我就通过互联网进行过搜索查询,了解到父亲属于晚期癌症病人,生存期大约在半年左右。
贾主任“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治疗目标”,给了我这个做儿子为尽最后孝心的信心。我没有理由不放心、不将父亲交给以贾主任为首的二医院肿瘤科进行治疗。
三、合理镇痛治疗,实现了贾主任目标。
父亲入住二医院肿瘤科以后,在贾主任的直接指导下,经主管医师殷圣群、见习医师张霞的认真调治,父亲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在两个疗程的化疗和十次放疗以后,到2007年12月底,父亲的疼痛感几乎消失。
正当我为父亲出院做积极准备时,父亲因感冒引起疼痛复发,并因右大腿腘静脉栓塞引发整个右腿肌肉蜂窝组织炎,情况非常危及。为此,贾主任亲自到彩超室检查确定病情,连续三次请来心内科刘丽主任会诊。在刘丽主任的指导下,采用微量泵从脚背静脉输入“尿激酶”溶栓。经过贾主任、殷老师、小张霞和刘丽主任的精心治疗,辅以CIK生物治疗,到2008年2月27日出院,我父亲就如同正常人一般,在无痛状态下生活直至七月初。
2008年7月中旬,我父亲右大腿疼痛复发有以下三个诱因:
1、由于出院后,父亲不甘寂寞,每天吃完早饭就要到滨江路、翠屏山散步;每天吃了中午饭就要到广场去找老同志聊天;吃了晚饭还要同母亲一道转街。过度的走动,可能是后来右大腿肿瘤疼痛复发的诱因。
2、出院后,母亲出于对父亲的关心,急于治好父亲的病,不顾我的强烈反对,轻信了个别好心人的建议,连续三个月采用中药,根据内服以毒攻毒、扶正消痞,外用跌打损伤、疏筋活血的方法,专门针对父亲体内肿瘤位置下手,可能是激活父亲体内肿瘤病灶,诱发右大腿肿瘤疼痛复发的主因。
3、七月初我父亲连续感冒。
七月中旬我父亲恶痛复发,疼痛难忍。一住进医院,贾主任就亲自带着我父亲到肿瘤医院进行了一次大剂量的冲击放疗,有效的缓减了父亲的疼痛。
跟着又采取了CIK生物治疗。我父亲在生物治疗后第二天出现高烧抽搐,雷开键医师连午饭未吃,及时对我父亲采取针对性治疗处理,使我父亲在四小时后恢复了正常。
虽经多方治疗,我父亲仍然恶痛反复。在贾主任的主持下召开了全肿瘤科医生参加的会诊会,经集思广义后,陈昕医师放弃了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带着我父亲到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经过连续二十次的放疗,父亲的恶痛感消除,只是微有痛感,靠二线镇痛药“达宁”就可解决疼痛问题。
从2008年8月底父亲出院,到2008年10月20日前,父亲在家服用镇痛药呈递减趋势,到10月20日前几天,我父亲在24小时内、48小时内只服用两粒“达宁”。就在这时,因我二爹患上了肝癌使父亲休息不好,感冒诱发病情加重了。
2008年11月下旬我再次将父亲送到二医院肿瘤科治疗,经二医院磁共振刁主任细心检查,我父亲右肺肿瘤已侵入了隔肌和右心室,肝脏的肿瘤扩散并出现了新的病灶,右侧肾上腺的肿瘤可以确定并有扩散,右大腿肿瘤变化不大但肌肉出现纤维化并水肿,腰椎胸椎颈椎受到肿瘤侵蚀,且有广泛性的皮下包块扩散。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经贾主任、殷医师等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虽然贾主任多次向省内的肿瘤专家寻求支持,虽然在核医学科曹主任的配合下对我父亲使用了“Sr89”……。但是,我父亲的情况,仍然急转直下。
到了2009年2月上旬贾主任临出差前来到病房,安慰并叮嘱我说,周伯伯现在靠“吗啡”维持镇痛,最多我们能在4小时打两针,再要加大剂量,就只能上镇痛泵或微量泵给药了。只要他老人家不痛,我们就算尽孝了……。
我父亲从发病到去逝,整整生存了十七个月,相比之于从互联网搜索来有关只能生存3~6个月来说,我父亲赚到了十一个月的生存期。除去住院治疗时间,我父亲还赚到了2008年3月到2008年7月中旬四个多月象健康人一样生活的时间;赚到了从2008年8月下旬到2008年10月底依靠“达宁”镇痛维持,仍能象健康人一样生活自理,仍能可以四处活动的时间。
从我父亲治病的过程体现出,合理的镇痛治疗,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而且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存活时间,在现有治疗条件下,实现了治疗目标的最大化。
(接前篇)
四、良好的医德医风,让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处理好医患关系。
当我父亲去逝后好友们来祭奠时,说起我父亲的治疗过程,我总在说“感谢!”好友们都很惊呀!
我说,你们见过这样的医护人员吗?
2007年腊月27日晚上,我按照惯例封了1000元的红包给四川省宜宾市二医院肿瘤科贾玉铭主任送去,第二天早上贾主任就将1000元为我父亲交成了住院费,并将临时收据交到了我手里。
困难病人住院治疗没钱改善伙食,殷圣群医师主动拿钱给病人买肉吃;当病人无回家路费时,殷医生又拿钱给病人回家;为了安排困难病人住院治疗,殷医生又被同事误会,饱受委屈。
陈昕医生为了照顾素不相识的江成武,被我误认为是在照顾亲戚。2009年2月,为了挽留宜宾长宁的韦明超治病,陈医生站在病床前苦口婆心的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工作。
袁志平博士为了将病人雷中书接到医院治疗,随120救护车奔波100多公里。
叶序卷医生为了及时将病人曾向安接到医院,在2008年元旦晚饭时,放下刚端起的饭碗带上120救护车,赶到宜宾纸厂宿舍区,将曾向安接到医院及时治疗直到病人平稳以后才回家。
魏彪医生在2009年春节值班时,得知2病室7床病人徐伯伯在家出现危险时,追着120救护车,赶到徐伯伯住处,及时将徐伯伯接到医院抢救。
雷开键医生为了兴文玉屏水泥厂熊显贵放弃治疗而担心,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结果出来的结果是恶性淋巴瘤就有希望,那怕找医院想想办法,发动大家募捐一点,也不能让熊显贵放弃……。
彭生才医生就把肿瘤科当成了家,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在医生办公室或病房见到他……。
每天早上病人们都能见到向新病人介绍自己的王静护士长,“我是护士长,姓王,有什么事,请找我。”
还有一个热心肠的王老妈,遇到来自偏远农村——商州的夫妇,因病人没有来得及办理入院手续,热情的给病人夫妻安排临时住处。
热情细心的邵容、郑艳君,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将病人的困难处理好。
特具人性化的严方、胡余玲、吕世丽、唐燕、熊永祥,总是能给病人及病人家属以安慰。
无声又能以行动积极为病人及家属排忧解难的尹学红。
不停在奔跑的谢静。
活泼的卢妍蓉、范微。
很会带实习生的黄启静。
能认真向病人及家属做解释工作的毛池容。
很快就融入肿瘤科的新人岳永红、钟颖。
认真负责的杨老师和严世秀。
就连护工王英同志对病人及家属也非常热情。
尽管如此,由于医院基础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病员需求,医生护士们的辛勤工作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偶尔出现的医患矛盾,甚至还得承受来自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漫骂和侮辱。为此,我经常在想,不管作为病人还是家属,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地观察一下医护人员都在做些什么?做得怎么样?难道我们能在这样的医护人员的照顾下治病,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五、护理父亲的体会
1、
2、
3、
每日问病人睡没有睡好。如没有睡好,首选睡前饮用牛奶辅助,次选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眠药。
每餐要问病人吃没有吃好。不追求高营养,但要保证病人吃饱吃好。
每天要问病人大小便是否通畅。不通畅就要尽快采取措施。
4、
一可采用灵芝菌、西洋参、天麻、三七、丹参、杏仁共碾成末,每天早晚各一小勺;可与蒸蛋、燕麦粉、玉米粉、芝麻糊等与牛奶拌和后服用;同时,可加入枸杞。非糖尿病人还可加入蜂糖。
二可常食用黄芪、当归、红枣炖鸭子;主要用汤;在汤中加入酸菜或青叶叶菜,改变一下口味,长期食用,使病人不生厌。
5、
方法一、百花蛇食草2两、半枝莲1两、铁树叶1张、大枣10个、小枣8个。第一次加15碗水,煎1碗药水;第二次加10碗水,煎1碗药水,将前后药水和在一起当茶饮。饮用时,可加入枸杞。
方法二、百花蛇食草15克、半枝莲10克、铁树叶10克、金银花10克、鱼腥草10克煎水当茶饮。饮用时,可加入枸杞。
方法三、在上述办法散寒不力时,增服“散寒口服液”。
方法四、为防夏季恶热聚积,常饮“苦蒿”水。
6、
一是非糖尿病人,应常用“麻油”、“蜂糖”、“香蕉”、“红薯”。
二是出现一日无大便时,首选服用“麻仁丸”,次选服用“番泻叶”,再次就应找医生。
三是有便感而无便时,首选“开塞露”引便,次选将手指消毒后,涂上甘油、麻油、菜油等,将手指插进病人肛门去抠。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伤着病人。
7、
一是与治疗同步服用“甲氧氯普铵片”。
二是服用“三九胃泰颗粒”、“吗叮宁”。
三是服用“复方鸡内金片”。
以上是我陪伴父亲生命最后十七个月的亲身经历。除了对父亲发病之初和在最后62天被病魔折磨的心痛以外,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以四川省宜宾市二医院贾玉铭主任为首的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医者父母心”,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强烈科室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作为病人家属,对二医院和以贾玉铭主任为首的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是不能用“谢谢”二字能涵盖得了的。不过,我也不能脱俗,让我说声“谢谢”来释放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