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瘘口的护理
今天来看看专科造瘘口的护理吧!
一、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自理程度和情绪反映逐步教会造瘘口的自我护理方法,并详细说明自我照顾的注意事项。
患者的家属对肠造口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护士应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使他们认识到家属和亲友的理解和鼓励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能协助完成造瘘口的护理。
二、造瘘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护理
1、过敏性皮炎
处理
去掉过敏源
选择适合自己的造瘘袋产品
过敏处使用皮肤保护粉
应用抗过敏药物
新产品做过敏试验
2、刺激性皮炎
处理:
清洗,可用滋养粉,造口周围涂防漏膏再粘贴造口袋。
3、毛囊炎
处理:
去除造口周围毛发
破损处可使用水胶体粉剂
症状不缓解可行细菌培养或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
4、真菌感染
处理:
调整底盘开口的尺寸
有效收集排泄物
使用抗真菌药物
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4g/天,使小便呈酸性。
增加水分,2000-3000ml/天
评估造口袋,造口袋应有防逆流装置,夜间应接床边袋。
三、肠造口患者的饮食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6000步/天)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1200ml)9、饮酒应限量(男性<25g.d-1酒精,女性<15g.d-1酒精)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结肠造口患者饮食注意
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卷心菜、芥菜、黄瓜、青椒、韭菜、豌豆、萝卜、洋葱、番薯、巧克力、啤酒等。另外,不良气味的产生将使肠造口患者在社交场所出现尴尬局面,应避免食用如:洋葱、鱼类、蛋类、大蒜、葱头、芦笋、卷心菜、香辛料类的调味品等。多喝去脂奶或酸奶,食用含叶绿素较高的绿叶蔬菜有助于控制异味。
由于肠道功能的不完善,肠造口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适,尤其是腹泻。肠造口患者腹泻是指大便稀薄或水样便。
四、造瘘袋的使用
1、使用前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用软纸擦干。正确测量造瘘口大小将一次性造瘘袋孔口剪至合适大小。除去胶片外面的粘纸贴于造口位置,轻压胶片环及其周围,使其紧贴皮肤。术后早期患者卧床休息,应使造瘘袋与人体长轴垂直,宜取左侧卧位,患者下床后造瘘袋粘贴方向应与人体长轴平行。
2、将便袋尾端包住夹子再与外夹相扣,再关闭夹子的一端,便袋关闭完毕。
3、将使袋两旁的扣洞用腰带扣上,稳固便袋。
4、便袋内容物超过三分之一时应将便袋取下清洗,替换另一便袋。
5、便袋取下后拔开便袋夹,使便流入马桶,清洗晾干备用
6、造瘘袋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半坐卧位或坐位,解开衣裤,露出造口,在同侧铺上纸巾或治疗巾,揭去原有的造纸袋,撕离时要用另一手按着皮肤,以免扯伤皮肤(由上往下撕),清洁造口周围皮肤,顺序由外到内。
避免用硬手纸、硬毛巾用力擦,以免损坏肠黏膜,擦掉粪便后用清水清洁周围皮肤,并随时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疼痛。待皮肤晾干后,根据需要可以涂皮肤保护用品,如鞣酸软膏、氧化锌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如有肠黏膜水肿,可采用高渗盐水湿敷,敷料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一般需要3天,水肿可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