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脏有什么功能?
(1)肾脏在肋骨下脊柱两旁。成年男性肾脏平均长10cm,宽5cm,厚4cm,女性略小。
(2)肾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产尿。肾动脉入肾后反复分支,最后盘曲形成血管团,被称为肾小球。每个肾约有130万个肾小球。这些血管团上面有许多孔洞,就象“筛网”一样。血管内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不能通过这些筛孔;而水分子、钠离子、葡萄糖、人体代谢废物等小分子,能通过筛孔。此时肾小球滤出的液体叫作原尿,它里面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被重新吸收,99%的水分也被重吸收,最后形成尿液排出。人每天滤出原尿约180升,形成尿液约1.8升。通过产生尿液,肾脏调节水、离子、酸碱平衡,维持人体正常内部环境。
(3)肾脏还能分泌激素,如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又如活性维生素D3,促进肠管吸收钙;肾脏还分泌调节血压的激素,使血压升高。
(4)肾脏发生异常时,会引起红细胞、蛋白质漏出,化验时就会有血尿、蛋白尿。严重时水和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尿毒症,还会发生贫血、骨质异常、高血压。
2. 早期肾脏病有什么症状?
前期肾病症状不太明显, 可以无任何不适,即使有些不适,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如果未进行体检,很难被发现。因此有许多患者发现肾脏病时,往往已经进入到中晚期。
当有下列情况时要警惕肾脏疾病:
(1)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这表明尿液中蛋白质较多。
(2)尿变色。尿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
(3)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尿量平均为每天1500毫升,每天4~8 次。如果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多时,就要到医院检查。
(4)夜尿。如果夜尿量增加,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5)水肿。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会出现在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6)腰痛。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应检查肾脏、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
(7)高血压。部分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肾血管或肾实质损坏导致高血压。
3.肾炎分为那几类?
(1)急性肾炎: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大多数预后良好。经适当治疗,一般在数月至一年内痊愈。有蛋白尿、血尿,常有水肿、高血压或短暂的肾功能不全。
(2)急进型肾炎:起病急骤、病情重、发展迅速。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等表现均较明显,可有高血压、迅速发展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肾功能进行性地减退,出现少尿或无尿。
(3)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及尿毒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轻重不一。
(4)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超过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度浮肿,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只是一个症状诊断名词,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
(5)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以无症状的镜检血尿及少量蛋白尿、管型尿为其特点,临床无明显症状。
4.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症状,即“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脂血者、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在此基础上,往往合并其它并发症,常见的有:
(1)感染:肾综患者抗体紊乱,并且应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肾综患者应避免感冒,不宜到人多的场所。
(2)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及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冠心病。肾综患者应警惕冠心病的发生。
(3)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尤其是膜性肾病发生率可达25%~40%。肾综患者一般要使用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同时患者应适当活动四肢,能减少血栓的几率。
(4)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当发生呕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5)电解质及代谢紊乱:患者有可能发生低钠、低钾等离子异常。
5.肾病综合症患者如何自我保健?
(1)蛋白质摄入问题: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必特意限制蛋白摄入,但高蛋白饮食对控制蛋白尿不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2)存在水钠潴留、出现水肿者,应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
(3)保证充足的热量,尤其是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
(4)如血钾过高,要限制含钾高的食物。
(5)注意休息,平卧可以增加肾脏血流,对肾脏恢复有利,但要适当活动肢体,防止血栓形成。
(6)注意肾综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肾功能异常等。
(7)注意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副反应,如高血糖、感染、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
(8)严格尊医生的指导用药,定期复查。
(9)防止复发。蛋白转阴后,部分患者会再感冒、感染、劳累和饮食不当等诱因下再次出现反弹或反复。另外要保持快乐的情绪,健康的心态,这对防止复发也很重要。
6.哪些肾脏患者应进行肾穿刺检查?
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而又无穿刺禁忌证时,皆可肾穿刺。
(1) 原发性肾脏疾病:①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坏转、疑急进性肾炎时,应尽早穿刺;按急性肾炎治疗2~3月病情无好转应做肾穿。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治疗,激素规则治疗8周无效时肾穿刺;或先穿刺,根据病理类型有区别的治疗。③无症状性血尿,变形红细胞血尿临床诊断不清时,无症状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1g/d诊断不清时应做肾穿刺检查。
(2) 继发性或遗传性肾脏病:临床怀疑无法确诊时,或临床已确诊,但肾脏病理资料对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时应做肾穿刺。
(3)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法确定其病因时应及时穿刺。
(4) 移植肾:①肾功能明显减退原因不清时,②严重排异反应决定是否切除移植肾;③怀疑原有肾脏病在移植肾中复发。
7.肾穿刺后有可能出现哪些异常?
肾活检一般不会加重肾脏的损害。例如经皮穿刺肾活检每次只能获取10余个肾小球,这对整个肾脏功能是不会有影响。一般来说,肾穿刺活检是比较安全的,若能严格掌握指征及按操作步骤进行,极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
(1)血尿:镜下血尿几乎每例皆有,一般常在1~2日内自行消失。肉眼血尿发生率2%~12%,约持续1~3日即可转为镜下血尿,不需特殊处理,仅延长卧床即可。个别病例血尿极严重,应给积极治疗。
(2)肾周围血肿,肾穿后发生肾周围血肿十分普通,多为小血肿,无临床症状,1~2周内可自行吸收。
(3)动静脉瘘:典型表现为严重血尿或(和)肾周血肿,顽固性高血压、进行性心力衰竭,腰腹部血管杂音。
(4)感染:肾穿刺后感染发生率并不高,但严重感染可造成肾脓肿及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应予预防。
8.肾功能不全分几期?
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都会使肾功能持续受损。
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我国目前将肾功能不全分为四期:
(1) 一期,肾功能储备代偿期。因为肾脏储备代偿能力很大,因此临床上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正常需要,临床上并不出现症状,肾功能化验也在正常范围或偶有稍高。但血肌酐在不超过178umoI/L,血尿素氮不超过9mmoI/L。此时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
(2)二期,氮质血症期: 肾功能丧失60%-75%,血肌酐超过178umoI/L,病人可以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易集中等。但常被忽视,若有失水、感染、出血等情形,则很快出现明显症状。
(3)三期,肾功能衰竭期。肾脏功能丧失75%-95%,血肌酐超过445umoI/L,肾功能不能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患者易疲劳,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加剧,贫血明显,夜尿增多,并常有酸中毒、骨痛。
(4) 四期,尿毒症期或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此期肾小球损害已超过95%,血肌酐超过707umoI/L,有严重临床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尿少,浮肿,胸闷、憋喘,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味等。
9.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患者如何自我保健?
1. 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疾病继续损害肾脏。
2. 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不暴饮暴食:吃太多蛋白质和盐分,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功能恶化。食盐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压,损害肾脏。 肾不好还要控制好磷、钠、钾的摄入。
3. 控制血压:要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蛋白尿量比较大时要控制更严格。
4. 控制血糖: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要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5. 预防感冒:感冒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有时候感冒引起的反应会增加肾脏的损害。
6. 泌尿道结石要及时处理;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警惕肾积水。
7. 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检查,女性怀孕时肾脏负担会加重,应该监测肾功能。
8. 防止药物对肾脏损害:很多药物会引起肾损害,因此不要乱用药,包括中药、西药。
9. 中医中药:中医辨证施治以及各种中成药中的大黄、冬虫夏草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均有一定的效果。
10. 为肾替代治疗做准备。当患者进入尿毒症期以后,就要考虑肾替代治疗的问题。此时要
保持乐观情绪,寻求适合自身的替代方法,预先建立血液净化通路。
10.透析的指征是什么?
透析被称为“人工肾”,只是暂代肾脏清除毒素,缓解症状,对肾脏没有康复作用。
肾衰到什么程度需要透析治疗?具体参考指标为:
(1)血肌酐Scr>707微摩尔/升;
(2)血尿素氮BUN>28.6毫摩尔/升;
(3)明显的尿素症症状;
(4)高钾血症症状和代谢性酸中毒;
(5)明显水、钠滞留,高血容量心力衰竭,重度贫血,尿毒症脑病等。
(6)建议在正式开始透析前就进行必要的准备,比如及早建立动静脉内瘘,一旦有透析指征,不宜拖延,以免导致机体严重的损害。
11. 血液净化如何替代肾功能?
(1)简单地说,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引出来,通过机器输送到特制的“人工肾”(即透析器),在此处将血液进行“清洗”(清洗用水是经处理的水和浓缩透析液),把血液内的毒素和过量的水分清除,然后把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2)透析器就像一个“筛子”,血在筛子里流动,透析液在筛子外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就通过筛孔进入透析液中被清除掉。此种净化方式被称为“血液透析”。
(3)另一种净化方式称为“血液滤过”,是往筛子里加水,毒素由这些水裹挟着透过筛孔被清除掉,这样清除的毒素范围比普通血液透析广。
(4)还有一种净化方式是“血液灌流”,与防毒面具原理相似,血液通过活性炭或者树脂微粒,把毒素吸附下来。血液灌流清除毒素的范围更广。
(5)一般尿毒症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
12. 血液透析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
血液净化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但血液净化也是一种有风险的治疗。常见风险有:
(1)低血压:透析脱水、血管收缩力降低、心肌梗塞、严重贫血及感染等因素引起低血压。典型症状为出冷汗、恶心、呕吐,重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甚至昏迷。
(2)失衡综合征:血液透析时血液中的毒素迅速下降,但在脑、肺、肌肉等组织中毒素下降较慢,致使体内出现失衡。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视力模糊、血压升高;严重的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3)肌肉痉挛:大多与低血压有关。多发生在透析的中后期,老年人多见。
(4)发热:常发生在透析中或透析后。原因:感染;致热源反应;输血反应。
(5)空气入血: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6)溶血:透析中红细胞发生溶解。病人有胸部紧迫感、心悸、心绞痛、腹背痛、气急、烦躁,可伴畏寒、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甚至昏迷。
(7)出血:尿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差,另外需要用抗凝血剂,这有可能引发患者出血。
(8)感染:透析患者抵抗力低下,并且患者的血液与外界接触,发生感染的几率大。
(9)透析中心脏、肺、脑等脏器功能意外:透析患者往往体质较差,透析中由于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离子、毒素改变等原因,能引起多个脏器发生功能异常,严重的能危及生命。
13. 规律透析患者如何进行自我保健?
(1) 关注透析间期体重变化,控制水分摄入。
(2) 低盐、优质蛋白饮食,不要过多摄入蛋白质,但要注意摄取足够的热量。
(3) 控制磷和钾的摄入,尤其对胃口好的患者必须特别注意。
(4) 纠正贫血,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
(5)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1~2次/天。
(6) 遵照医师指导用药控制血压、血糖。
(7) 适当运动,情绪乐观,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工作,但要避免过劳。
(8) 规律作息,按时接受每周2~3次血液透析,不可无故延期。
(9) 关注内瘘通畅情况。
(10) 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离子、血常规、感染指标、心电图等。
(11) 如有异常,及时与医院联系。
(12) 遵医嘱应用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防止高血磷,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4. 建立内瘘的患者如何自我保健?
规律透析的患者,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使表浅静脉增粗、增厚,以利于透析时的穿刺。内瘘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应该注意对内瘘的保护。
(1) 最好在进入血液透析前就提前建立动静脉内瘘。
(2) 造瘘肢体术后24~48小时一般不屈肘,避免受压;术后5~7日注重术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3) 一般待内瘘发育6~8周以上开始穿刺为宜,过早穿刺容易出血及形成血栓。
(4) 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
(5) 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的力度以不出血为标准,且以感到搏动或震颤为原则,不可用力过大阻断血流。压迫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6) 关心内瘘血流量。良好的内瘘透析流量应该在300毫升/分钟以上。
(7) 每日2~3次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
(8) 瘘侧手臂避免挂重物或受压;一般不要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静脉输液。
(9) 若有假性动脉瘤者,应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持续扩张及意外撞破。
(10) 保持血压平稳。血压低容易形成血栓;血压高容易形成动脉瘤、内瘘破裂。
(11) 高凝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可以适当应用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15.何谓“干体重”? 有何意义?
“干体重”就是指身体无多余水分潴留,同时又不缺水时的体重,是血透治疗结束时希望达到的理想体重。
(1) 干体重是透析脱水的目标值。如果透析后未达到干体重,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心衰、高血压等并发症。反之如透后体重低于干体重,患者就会出现低血压、呕吐、肌肉痉挛、透析后虚弱无力等症状。
(2) 透析患者的干体重会有变化,应该随时调整干体重。 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向医生建议调整干体重。
(3) 衣物、饮食、大便等都会影响体重的客观性,因此称量体重时,应该除去这些影响因素。
(4) 两次透析之间体重最好不超过干体重的4%,年纪大的人心脏功能下降,体重增加量要更低些(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为干体重的2.5%)。透析间期体重应均匀增加,如干体重60Kg,两次透析间允许增加体重(60×4%)2.4公斤,每周透析3次,则每天增加1.2公斤为宜。
16.腹膜透析如何替代肾功能?
(1)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透析治疗。
(2)腹膜透析前需要通过手术,在患者腹壁上种植导管。
(3)腹膜透析时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一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的腹膜腔内透析液两者之间的溶质浓度差异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蓄积的水分。一边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进入透析液排出体外,另一边腹透液可以将一些必要的物质补充到体内。这样不断更换新鲜的腹透液进行反复透析,可清除毒素、清除多余的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4)没有残肾功能的患者,一般每天交换4~5次腹透液。
17.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有哪些优缺点?
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的优越性
(1) 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更能延长残余肾功能的时间。
(2) 腹透进行24小时不间断透析,因此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小,血压平稳。
(3) 腹透患者自己在家操作,因此患者的自由度大,可以上学、工作。
(4) 腹透没有出血、凝血等风险,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更适合。
(5) 腹透对饮食控制要求较少,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
(6) 腹透不需要穿刺,减轻治疗痛苦。
(7) 腹透患者不需要长期住院,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低。
但腹膜透析也有自己的缺点:
(1) 腹透有发生感染腹膜炎的风险。发生腹膜炎时,需要住院治疗。
(2) 腹透需要自行操作,因此对患者的卫生条件、个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 患者腹膜特性不同,清除毒素、水分的能力有差异,因此在选择腹膜透析时,有些许的不确定性。
(4) 腹腔内需要灌入腹透液(一般为2升),部分患者会感觉腹胀、便秘,部分患者会影响呼吸功能。
(5) 腹腔感染或肿瘤、腹腔手术后粘连等情况不适合做腹透。
(6) 腹膜透析会丢失少量氨基酸和蛋白质,对于老年人可能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
(7) 腹透时腹腔内的压力大,有可能诱发膈疝、脐疝、腹股沟疝等并发症。
18.肾脏移植介绍
(1)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期,需要进行透析治疗,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健康人有一定差距。而肾移植是为病人植入一个健康的肾脏,术后可以纠正尿毒症和终末期肾病的全身并发症,生活质量与常人差别不大。
(2)肾移植术前需要配型。由腹部开刀,移植肾放在下腹部靠近腹股沟处(如右侧髋窝),不需要拿掉原有肾脏。一般在数周内新的肾脏就能逐渐恢复功能。
(3)一般地讲,凡慢性肾功能衰竭到达终末期,经一般保守治疗无效者均适合作肾移植。
(4)而对下列患者,则应视为肾移植的禁忌症:
a) 转移性恶性肿瘤;
b)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c) 严重心血管疾病;
d) 严重泌尿系统先天畸形;
e) 精神病和精神状态不稳定者;
f) 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
g) 活动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活动性肝炎等;
h) 淋巴细胞毒抗体或PRA强阳性者。
(5)肾移植患者面临的风险:
a) 手术风险:如麻醉意外、出血、感染、血栓、尿瘘等。
b) 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亚急性、急性、慢性排斥等。
c) 药物副作用:肾移植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会带来副反应,如免疫力低下、高血糖、消化道溃疡、肿瘤等。
d)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调整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