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导致多种心身疾病
有些人可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自觉有各种不适,但在医院接受系统检查后却未发现任何异常。其实这就是心身疾病的先兆。如果我们对出现的症状、不适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导致器质性疾病的发生;如果选择心身医学科及时地加以治疗,会对状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遏制作用。
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情绪、性格与心身疾病 、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系统、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有关。由于世界各国对心身疾病分类方法不同,包括的疾病各类很不一致。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所制订的较为详细的分类,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列表如下: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站立性低血压、心率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道综合症、急性胃粘膜病变、精神性(心因性)厌食、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
(四)内分泌、代谢系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摄食障碍(拒食症、过食症),心因性多饮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肌肉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心因性眩晕,植物神经障碍,颈臂综合症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痛经,经前紧张症等。
(七)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八)其他: 慢性疼痛
目前,大部分的病人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不够,一旦出现躯体症状,只急于寻求内科医生的帮
助,也就是对症治疗,而忽略了疾病的根本病因。目前,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心身疾病科(设有门诊及住院服务),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社会因素采取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如抗焦虑的药物,能消除焦虑、紧张,可促进心身疾病的恢复,同时运用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对疾病的稳定及预后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