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知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临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长期低热、咳痰、咯血等。除肺外尚可侵袭浆膜腔、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肠道、肝脏、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脏器和组织。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结核病总的疫情虽有下降,但由于人口众多,各地区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
流行病学
传染源:排菌的病人和动物(主要是牛)。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正规化疗后,随着痰菌排量减少而传染性降低。
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在飞沫核中播散,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感染;其他途径如饮用带菌的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母婴传播及经皮肤伤口感染均少见。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青春后期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人群因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原因发病率较高。患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以及过度劳累、妊娠等易诱发结核病。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尤其好发结核病。
临床表现:
一般说来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多为午后低热)、咯血(自少量至大咯血)、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病程长的可有消瘦,病变广泛而严重的可有呼吸困难,女性患者可有月经不调。
并发症:
肺结核可以并发气胸、脓气胸、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和肺源性心脏病等;结核性脑膜炎可并发脑疝、癫痫等;肠结核可并发肠粘连、肠梗阻等;生殖系统结核可并发不孕不育等。
治疗:
到结核专科规范治疗。
预防:
1、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
2、要定时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除此之外,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3、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嗽、痰中带血、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
咨询电话:0831-358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