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护理小知识
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疮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的特点是无痛性便血,后期可有痔核脱出,内痔患者肛门有坠胀感,因而常有便意,而且会因惧怕出血而不敢排便,导致发生便秘。外痔的特点是肛周可以看到突出的痔核,外痔患者便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大便出血,一般呈鲜红色,肛门有坠胀感,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脱肛。混合痔的特点是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早期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后期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面对普遍发生的痔疮问题,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护理呢?
一、痔疮病人的日常护理
(1)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坐立以及下蹲;蹲马桶上厕所的时候,尽量不带手机,避免时间过长,导致便秘;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燥,一旦感到有便意就立即去排便,不要憋大便;另外生活要有规律,多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每天走路半小时,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保持血液运行充分顺畅,促进胃肠蠕动,预防痔疮的发生;避免着凉、潮湿,注意保暖,保持局部的卫生清洁,排便完毕后将肛门清洗干净;避免过度的用力,不要提过重的物品;
(2)饮食调节: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等,辛辣食物促使痔疮充血从而加重疼痛[1];不可过度饮酒,过度饮酒会使痔静脉充血、扩张,导致痔核肿胀;适当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豆类等;多喝水,每天最少两千毫升,饮用水可以帮助避免大便干结和便秘,这样排便期间的压力也会减少,可以预防痔疮的脱出和出血。
(3)穿戴要求:不可过紧束缚腰部,因为会妨碍腹腔及肛门的血液回流,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给排便带来痛苦。
(4)睡姿要求:有助于痔静脉回流的睡姿可以减轻痔疮的症状,如肛门左侧痔疮严重者,可以采用右侧卧位睡姿,这样有利于左侧痔静脉回流,从而减轻痔疮的症状[2]。相反,如果是右侧痔疮严重者,则可以采取左侧卧位。如果是环形痔,则采用俯卧位的睡姿,有助于减轻痔疮的症状,如采用仰卧位则可能出现痔疮加重的情况。
(5)疼痛护理:痔疮疼痛的时候,可以通过温水坐浴的方式缓解疼痛;也可以选择使用消炎药、局麻药或者止疼药;内痔发生嵌顿的时候,如果排便困难,导致脱垂,脱出组织不能自行还纳肛门内,导致局部水肿进一步加重,疼痛剧烈,这时需要先将脱出组织试图还纳肛门内,先将脱出组织周围涂抹润滑剂,用手将脱出组织填回肛内,动作需要轻柔,不能强行塞入。有的脱出组织还纳后又自行脱出,这时则需要口服消肿止痛药物,局部应用中药泡水坐浴,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6)药物治疗:绝大部分的患者可以药物治疗,比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乳膏、肛泰软膏等外用药物,痔疮膏可起到清热燥湿、消肿止疼的作用,在患者睡前使用,药物更容易吸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也可口服中药,如槐花,荆芥,侧柏叶,枳壳等,效果很好。具体药物,需要大夫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7)正确就医:不要盲目就医,也不要羞于就医。医生是您健康的保证,很多人因为痔疾部位的特殊性,羞于就诊,而且希望快治快好,不少小诊所就抓住了病人的这一心理特点,大肆宣传各种“无痛”、“微创”治疗手段。实际上,痔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以及手术方法,并非很多小诊所及网络所宣扬的一旦发病即需手术[3]。没有症状的痔通常无需治疗。痔疮患者不能因为部位特殊而不好意思就医或者认为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视,痔疮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痔疮是一种慢性病,导致痔疮的病因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恰当的饮食或者肛门部位感染都可引起痔疮,例如腹泻、大便干燥;饮食上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吸烟喝酒;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长期站立,久坐久蹲;不良好的大便习惯,蹲便时间过长等。为了避免痔疮的形成,应规律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运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改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