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疾病需要造口手术-----造瘘知识报道(三)
需要进行造口的疾患有如下:
1、癌肿
(1)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病常为隐匿性,且症状出现较晚,尤其是病变发生于盲肠或升结肠时。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 和便血。有些病例症状非常轻微以至于病人已经发生了较严重的并发症才出现症状:如肠梗阻或穿孔并引起腹膜炎。因癌症的部位及侵犯深度不同,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癌肿切除后,如有可能,断端可行肠吻合术(通常需辅以暂时性的结肠造口),当不可能行肠吻合术时,就要做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术。由于症状出现较晚,常常手术治疗之前肿瘤已经发生转移,因而愈后较差。
(2)膀胱癌
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大约占男性癌症患者的7%及女性患者的2.5%。膀胱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且常与职业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及表现为:血尿、尿频、尿痛。有时患者可出现趾骨上疼痛及尿路梗阻的表现,病变可侵及肾脏并造成损失,发生尿路梗阻并引起尿液潴留。治疗方法常为放射治疗及透热治疗,但重症患者常需行膀胱切除并行尿路改流。
2、炎症性肠道病变
炎症性肠道病变一词常指两种主要的疾病:Crohn's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严重性可从轻度到严重以至危及生命。这两种疾病都可表现为症状的反复复发与缓解,患者感到非常的不适。
(1)溃疡性结肠炎:其特点胃结肠粘膜炎症,多数从肛门开始,逐渐向直肠及远端结肠发展,病变常累及整段结肠,病变肠段粘膜发炎及出血,症状如下:血便,常伴大量粘液及急便;腹部不适,厌食,体重减轻,肛门疼痛(腹痛可发生但并不常见,肛门疼痛却多见),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仅有很低的复率,而有些患者却会长期发病。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磺胺及皮质类固醇灌肠,重症患者口服类固醇。因为该病有很大的癌变的倾向,加上肠道的慢性病变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所以常需行手术切除病变结肠以解除症状。通常切除整段结肠,偶尔可保留直肠并将之与回肠吻合,但是,这样发生癌变的危险很大,因为保留的直肠内很可能留有病变。切除整段结肠包括直肠或者剥离直肠粘膜对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原位保留直肠,必须继续治疗,以防癌变发生。
(2)Crohn's病(克隆氏病):其病变也为肠道的炎症和溃疡,它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远端回肠,尤其是回盲部连接处。结肠的克隆氏病常难与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克隆氏病有时伴有肛门结节和肛门裂,还可形成肠管与其它器官如皮肤、膀胱及其它肠管之间的瘘道,然而溃疡性结肠炎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克隆氏病的症状如下:便血,餐后腹部绞痛,为肠道狭窄所致,慢性腹泻,重症患者有体重减轻和贫血(病人可有中毒症状和发热),肠道外症状(指的杵状变、皮肤改变和关节炎)。克隆氏病的治疗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类似,(见上)部分患者因身体的精神的压力可加重症状。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性的感染。急性感染期应避免手术。受累的肠段需被手术切除,断端进行吻合,这时需要实行暂时性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以保护远端吻合的肠段。手术治疗不是根治性的,克隆氏病肠有很高的复发率。
3、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常具有遗传倾向,男女都可发病。病变为大肠内充满息肉,这种息肉很易发展为恶性。手术常需切除结肠和直肠,不过有部分病例有可能行回肠直肠吻合。
4、憩室病
憩室病(憩室形成)是40岁以上的人的常见病,60岁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发生此病。低纤维饮食升高肠内压,大肠内需排出的食物残渣减少而使肠壁肌肉过营养化。升高的压力造成肠壁粘膜的缺损,而食物残渣就会聚集在这些粘膜的缺陷和凹陷部位。聚集的食物残渣刺激引起炎症、疼痛和出血,这称为急性憩室炎。严重患者可能发生穿孔。对于急性憩室炎先行保守治疗,使用抗生素、鼻胃管抽吸减压及静脉高营养。炎症控制后,病人可逐渐由流质饮食到高纤维饮食。憩室病的并发症如脓肿形成、腹膜炎、穿孔及肠梗阻等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同时施行暂时性结肠造口以给远端肠段一时间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