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2018年第一期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其好发人群往往为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近十年来,手足口病已名列中国法定传染病月均发病人数的首位。
2手足口病是由哪些病毒感染引起的?
已经清楚,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3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临床上分为两型:
轻症手足口病
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
重症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重症病例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既使送进ICU抢救,有时仍然措手不及。大部分患儿会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由于死得很突然,很多家长往往接受不了现实。比如2016年8月28日上午,北京顺义区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发生了一起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病例,患儿的家属当时想不通,在医院制造了拉横幅、设灵堂、武力殴打医院工作人员的恶性事件。
4为什么一说到手足口病,家长往往会谈“虎”色变呢?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5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当手足口病患儿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6手足口病在人群间是如何传播的?
7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8曾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不会再发?
9手足口病患儿在家监护时注意哪些事项?
1)病情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10、手足口病患儿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和所谓的抗病毒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长的用心照顾和陪伴。
11、手足口病有哪些预防措施?
(3)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6)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9)接种疫苗: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它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类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