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服用中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药的作用及优势,很多人希望通过服用中药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但服用中药有非常多的讲究与禁忌,如果你正在服用中药,赶紧来看看不同人群与疾病服用中药的一些注意事项吧: 首先服用中药应有所忌口 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忌口的目的,是避害就利、调摄饮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并颇为讲究的。除一般要求避免进食辛辣炙烤、肥甘厚腻、腥臊异味等刺激性食品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1.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2.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效。 3.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4.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5.服用滋补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6.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其次,不同类型的药物服用时间也不尽相同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比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小贴士: 肺 病:忌茄子、酒、烟。 心脏病:忌油腻、动物性脂肪。 高血压:忌烟酒、油腻重盐食物、情绪激动、沐浴高温。 肝 病:忌芹菜、动物内脏、油腻食物、酒。 肾 病:忌鸡、鸭脚、过硷食品、酒。 失 眠:忌过食肉品、动物内脏、过燥食品。 中 风:忌虾、高胆固醇食物。 皮肤病:忌酒、牛乳、鸭蛋、竹笋、香菇、花生、芒果、海产类、过燥食品。 风湿病:豆类、动物内脏、蛋、肥肉、油炸类、香蕉、木瓜。 骨折治愈後乃筋骨酸痛:忌香蕉。 胃 病:忌香蕉、槟榔、油炸物。 面、青春痘:忌猪脚、猪耳、过燥食品、油炸物。 减 肥:忌米、面粉、糖份含量高的食品、蛋糕、白色蔬菜、含糖份高的水果及料。 滋补药:忌萝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