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关注痛风日,我们在行动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如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后的第四高,对肾脏、心脑血管等多个重要脏器会产生严重危害。高尿酸血症常诱发痛风,表现为关节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肿胀、发热,被称为“王者之痛”。
4月19日我院风湿免疫科联合临床营养科、南区门诊部开展了大型义诊和病友会活动。通过义诊活动为前来的100余位群众开展痛风低嘌呤饮食、药物咨询的宣教,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免费测量血压、血尿酸等医疗服务。下午在南区门诊二楼学术厅为广大患者讲解高尿酸的危害、科普痛风的规范诊治。
由付林医师为大家带来的“高尿酸血症的危害”,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例讲解高尿酸血症对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
随后由周珍医师讲解“痛风的规范诊治”,使广大患友充分认识到如何正确预防、控制痛风。
在病友会活动中,我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为参会人员认真讲解,仔细分析、答疑,在场的病友积极学习、提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活动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健康预防知识,增强了他们科学防病、健康养生的意识,今后我院还会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知识链接:
痛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痛风(Gout)是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等。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
痛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420μmol/L(7 mg/d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因此每年的4月20日定为“高尿酸日”,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痛风,应积极诊治。
痛风有哪些表现呢?
痛风可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病程后期出现尿路结石和痛风性肾病等。
痛风的诊断有什么新进展吗?
有,近年的研究发现超声在痛风患者中能较敏感发现尿酸盐的沉积征象,当超声检查关节有双轨征时,可有效辅助诊断痛风;何谓“双轨征”?是指单钠尿酸盐结晶在超声下表现为高强回声,沉积并广泛覆盖于软骨表面,使得低回声的软骨表面回声增强,与深处的骨性关节面强回声线形成双轨征。多研究表明有症状的痛风患者关节双轨征检出率较高,以第一跖趾最多见。
我科自开展肌骨超声以来,已为数百名关节炎(痛)患者明确原因,得以得以及时治疗。
我科肌骨超声的检查时间及地点:每周一、三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101诊室
痛风可治愈吗?
痛风是风湿科最难治的可治愈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将血尿酸持续降至低于360Umol/L(特殊情况要求低于300umol/L),方可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预防痛风石的沉积,保护肾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纠正高尿酸血症既可阻止新的MSU晶体沉积也能促使已沉积的晶体溶解、逆转和治愈痛风。
痛风患者的饮食管理:倡导健康饮食,避免高嘌呤饮食(食物中嘌呤含量见下表)
分类 |
嘌呤含量 |
举例 |
|
高嘌呤(禁食) |
150—1000mg |
动物内脏:家禽家畜的肝、肠、心肺等 水产类:鱼皮、鱼干、鱼卵及沙丁鱼、凤尾鱼等海鱼、扇贝、虾类 各种浓荤汤汁:火锅汤、肉汤、鸡汤、鱼汤 |
|
中嘌呤(少量食用) |
50—150mg |
蘑菇类:金针菇、香菇等 蔬菜类:菠菜、笋 豆类:四季豆、青豆、黄豆、豌豆及豆腐 肉类:家禽家畜类 水产:草鱼、鲤鱼、香螺、鱼丸、鱼翅、鲍鱼 油脂类及其他:花生、腰果、芝麻、栗子、莲子 |
|
低嘌呤(可以食用) |
0—50mg |
主食类:米、麦、面及制品(馒头、面条、面包)、马铃薯、甘薯 奶类及制品:鲜牛奶、奶粉、奶酪、羊奶等 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 蔬菜类:青菜、卷心菜、茄子、西红柿、萝卜 大部分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