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学遇上人文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肿瘤医生--记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坚持“共建共享”的战略主题,宜宾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精准治疗及医学人文研讨会,暨第27届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于2021年4月17日在宜宾恒旭大酒店成功召开!会议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贾钰铭教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何朗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由凤鸣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共分为医学人文、精准诊疗实践、中西医结合三个部分。
医学人文部分:
第一个讲题是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肿瘤科苏先旭教授带来的《地理人文与肿瘤防治》。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适合肿瘤病人的疗养。苏教授提出地理人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营养治疗是抗肿瘤治疗的基础,并且需要根据肿瘤病人代谢特点制定营养治疗策略。
第二个讲题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贾钰铭教授带来的《从历史角度看待医生素质、科普》。新时代的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做一个戚继光式的综合素质高的科主任、护士长,做到四个极致:团队力量发挥到极致、武器互补到极致、军令如山到极致、奖金收入到极致。正值全国第27届肿瘤防治周,贾主任借此突出了科普的重要性。科普可以有很多形式,但是初衷一定是给予尊重,传递经验,互相总结提升。我院肿瘤中心的科普工作也极具创新,文末分享出4首拍手歌(营养拍手歌、肺癌拍手歌、癌痛拍手歌、抗疫拍手歌),创新顺口的拍手歌,让科普更加生动!
第三个讲题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何朗教授带来的《藏区人文的癌痛教育》。何教授两年的藏区支援工作,让他更加了解藏区人民面临的癌痛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藏区和内地虽然有贫困和富裕的差别,但人享有公平的无痛的权利。何教授身体力行,罗列了癌痛的工作的重点及自己和兄弟团队在癌痛中做的诸多工作,一步步推动了藏区癌痛的进步,减轻疼痛,点亮希望!
精准诊疗实践部分:
三个讲题分别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贾钰铭教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李争光教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段萍教授精彩演绎。精准治疗时代,医生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把好药用好,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化的获益。“靶”握每分希望,不要让患者的“那五年”被偷走。
中西医结合部分:
第一个讲题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任涛教授分享了《医学人文与写作》课题。医生是有温度的,医学人文更是温暖的。表达医学人文的方式有很多,任教授的方式是把它们写成诗歌。一首首诗歌的分享,时而让人哈哈大笑,时而热泪盈眶。同时,任教授提出,诗歌写作也只是表达的一部分,但是科室成长也同样没落下,希望大家在认真工作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生活。
第二个讲题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林冰教授分享《现实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林教授是中医肿瘤的专家,从中西医防治肿瘤的模式、肿瘤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思维和中西医的区别四个部分展开。强调了肿瘤防治中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重新定义中医眼中的肿瘤人文,呼吁西医肿瘤专家和中医默契配合,为肿瘤病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活着,也要生活着。
会议在紧凑的讲题安排下顺利结束,这是宜宾市医学会第一次以医学人文为主题召开学术会议。一群有情怀有温度的肿瘤医生呼吁更多医生关注医学人文,为肿瘤事业贡献一份温暖的力量!
供稿:黄胜兰
审稿:贾钰铭 李莉
传稿:刘丽霞